首页 > 中华志愿者

也谈志愿——ITTF PTT中国公开赛志愿服务感想

2016-6-28 12:38:23  浏览次数:2252    作者:马莹祎 北京师范大学

也谈志愿——ITTF PTT中国公开赛志愿服务感想


编者按:

马莹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生,英语流利,原报名ITTF信息中心做英语翻译服务,后被调配到球拍检测组。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球拍检测组,马莹祎同学以她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志愿者应有的素质,展现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涵养。中华志愿者,因有你而自豪!


----正文开始----


也谈志愿——ITTF PTT中国公开赛志愿服务感想

马莹祎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对这次志愿服务的感受,那应当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我的工作,那么感觉没有比“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更为合适的了。为什么这么说,且让我慢慢道来。每次志愿其实是一次成本最低的学习,你会被放到一个位置、学习相应的技能、接触不同的人,大家以组团的形式完成打怪的任务,你可能是一个不说话的NPC,也可能是一个挥刀向前杀boss的勇士,但是不管是谁,你会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作为志愿者的你永不落单。


球拍检测组全体志愿者与王欣老师

志愿和体育赛事的碰撞永远会让人激动,两者的背后总是有一些共有的、潜藏的精神和魅力,那种你无法清晰准确描述却会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热血沸腾,此次亦然。从车上愉快而随意的交谈开始到简短明晰的岗前培训,首先就给我留下了爽利的印象,前奏就是各司其职、氛围愉悦、节奏明朗的。正式工作开始,我所在的岗位是球拍检测,报名之前知道可能会调剂岗位,但是对球拍检测完全没有了解。球拍检测就在综合馆最外面的挂着“贵宾室1”牌子的房间里,房间里除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外空空如也。我们在两位王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白手起家”,经过简单的布置,我们的工作场地已经初具雏形,加上后来的仪器、打印机以及始终连不上网的网线就构成了我们的整个工作环境。


检测用仪器

        硬件从来不是麻烦事,有组委会和志愿者委员会双方在人力物力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很快搞定。重点在于球拍检测真真是个“技术活”,不是光凭热情就能做好的。还好还好,我们非常幸运地遇见了王欣老师,初识时候只知道王欣老师是清华大学教授、国际裁判,其余一概不知。布置好场地之后,王老师把所有的仪器放在桌上,然后给我们讲解每一步的测量流程和合格标准。虽然我们各有分工,但是王老师还是要求我们把整个流程都学会,这样不管哪个岗位需要都能顶上去。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有很多中国运动员进来要求进行球拍检测,我们都悻悻地说还没有开始。三点半,检测工作正式开始了。

待检测球拍

标准流程是流水线作业,运动员先填写一张表格,然后将球拍放在上面,第一位同学会根据LACR表对球拍的供应商进行查找,将正反两面胶皮的品牌、型号在表格上一一对应,并标注出相应的inoutlong或是anti。接下来就开始测量球拍的平整度和厚度,厚度又根据有无海绵分为两种,分别有各自的指标,所有的值都是在相应四个点进行测量后取平均值。这一项完成之后是VOC检测,每一面20秒的检测时间,上限是3ppm.一开始工作就挤进来了很多运动员,当天下午的基本都是中国队的运动员,他们都很熟悉流程,大家最关注的也是厚度,不少运动员拿出了两三块拍子来检测。之后每天的工作流程会有一些差别,正式比赛期间则是间或忙到飞起,间或门可罗雀,倒也还算怡然自得。


中国选手在观看球拍检测过程

记得当天下午检测完成之后还有一些表格需要复印,但是当时复印机坏了,场地还没有别的志愿者上岗工作,另一位志愿者说明天再来看看吧。王老师马上跟我们说“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弄好,把它学会,明天其他人需要帮助咱们就去帮他们一下,咱们不能给别人添麻烦。”我们几个在赛场把文件搞定之后,王老师过来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两边的场地面积不一样,告诉我们1-13号场地的排布,然后坚持要让我们走到场地的那一头自己去看看是否如此。(正式比赛时还真派上了用场,香港队的领队一直找不到7号台正好碰到我们,我们才能及时告诉他具体的位置。)我们一边往那头走,一边想的是不愧是清华的教授,这种踏实、实干跟他们的校风如出一辙。


流水线作业

后来我才真正认识到,这不是王老师个人的特质,而是我在这次服务中遇到的每一位,他们都是用同样的精神在战斗,从裁判到运动员,从负责的老师到志愿者。何其有幸!没有例子没有说服力:12号那天,一位裁判结束了工作之后到球拍检测室来坐下,拿过一张空的登记表向王老师询问整个检测的过程。王老师以检测过的一些数据作为例子给这位裁判讲解,当时正在录入数据的我在一边旁听,王老师完全是不打折扣地讲交给我们的又重新讲解了一遍。她们俩因为一个单词不确定叫我过去的时候,我看到那个裁判在表格的各处写满注释,背面的空白也写得满满当当。我看她穿的制服已经是国家级的裁判,还是很虚心地了解每一个问题,追着王老师学习最新更新的标准。


气体检测

最后一场比赛结束之前的球拍抽检,两个球台的球拍集中在一起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其中一位裁判就直接到检测室来等,看见我们其中一位志愿者在检测间隙没有将千分尺弹簧平放就提了一句,之后就匆匆拿走了球拍开始比赛。没过多会儿那位老先生又回来了,说着“我不得不多说一句啊,你们看这个弹簧不能一直立着,而且你放置的力气也太大了,会让这种轻微震动影响到千分之一的结果。”老先生微微笑地看着负责的那位志愿者,让她重新试一下然后才满意地离开。

弧度检测

        整个球拍检测的过程中,王老师除了第一天教给我们的基本知识,第二天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测量之后王老师就会把各种可能的情况跟我们解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过去曾经出现的问题等等。王老师不是让我们直接死记硬背,而是让我们具体遇到问题球拍的时候一起分析再对照检测标准,我们才得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期间很多裁判员也凭借丰富的赛事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准能够“看”出一些有问题的球拍然后送到检测室来求证。


志愿者马逯

不是每一次的志愿都是一首完美的赞歌,也不是每一次的志愿都光彩照人值得大书特书,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通常都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眼里,最好的服务是无形,是大音希声,是大象无形。因为我们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纰漏和疏忽都一一解决,每一个潜藏的问题都做好B计划,所以永远不需要被提及。在球拍检测室工作就是同样感受,虽然我们跟赛场上如火如荼开展的比赛看似冰火两重天,实际正是因为我们做好了该做的工作,才没有出现乱做一团的场面。想想那天波兰的教练拿着初识数据不合格的球拍过来,很多其他代表队的球员也过来要求我们重新检测。当时可是热闹了吧,连我手里的VOC背景值都飙到那么高——检验志愿精神的时候到了,检验专业水平的时候到了,检验国际友谊的时候到了,以上纯属开玩笑。不过,值得骄傲的是这些值没有一个是因为我们操作失误或者测量不准造成的,所有的值都经过了验证。


志愿者马莹祎

这就是我最想说的一点也是我在这次赛会服务中强烈感受到的——专业。分工愈发精细,愈是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会到专业是对人最大的尊重。专业对所有的社会角色都有不同的标准,对于在球拍检测室的我们来说:专业就是了解每一个仪器的原理,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每一个测量值的标准和计算方式,准确记录。很高兴我们做到了。刚开始的几次检测还被运动员质疑“啊你们会不会啊,连这个都要算一下”或者是绕到测量厚度那位同学的身后自己来读数值,但是到了后来每个岗位上的同学都已经登堂入室,能够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品牌和型号、对于厚度和平整度的测量也标准且流畅,负责计时的我也能准确讲秒表停在20秒的地方,分毫不差。最后一天包括曹宁宁在内的运动员路过我们的检测室,都对我们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这个时候,就让热闹是他们的吧,我们不仅可以把运动员的名字和人对上号,最后两天连球拍都能对上号了,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吧。


志愿者 王龙

不是每一种天下第一都叫梦想,价值评判不能永远交付他人,否则就是主体意识的彻底沦陷。在这个位置上,我们的自我成就感和工作意义不是来自于不断在网上晒跟不同运动员的合照然后不断查看点赞的数量;也不是把获奖运动员的奖牌摘下来挂到自己脖子上聊以过瘾,而是工作得到认可,甚至不需要认可,我们要完成的就是按照ITTF的标准检测每一块球拍,录入的时候一些反复检测数遍的球拍的稳定数值已经足够让我们安心。于我而言,在这里工作还有另一种满足感,就是那种来自体育的竞技精神和锱铢必较的美感,公平性和客观性都是可见的,是用数据说话的,是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拼搏的情感和魅力。这里虽然远离赛场,可是却让我有类似于在比赛场上的情绪激荡,仿佛满眼皆是溢彩流光。


志愿者 孙海元

对于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来说,专业可能是另一种维度的要求。志愿者因其志愿两字,也许会让人忘记背后的责任,多了几分随意。用专业做志愿,做专业的志愿当是应有之义。前者关涉的是一个志愿者的基本素养,后者则是对个体志愿者能力和性格的差异、优势的关照。比如外语特长的同学负责交流接待,擅长摄影的志愿者忠实记录美好瞬间,与此同时大家共享作为志愿者的基本要求和素养。志愿服务从来不是用来自我感动的,志愿意味着主动承担和分享,承担责任,分享快乐。从汶川地震开始的公益元年发展到现在可能志愿者也从1.0升级到不知道多少个版本,志愿者这个形态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志愿的内核当是稳定不变的,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同理心、共情不可或缺。

志愿者 文雨鸥

如果可以,我反而希望这里有一种冷静:冷静地看待参加赛事的残疾人运动员们,理智和客观不是无情,尊重原有的存在状态也是很重要的。运动员的艰辛和付出已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也请不要滥用溢美之词诸如我在赛会期间多次听到的“这些残疾人好厉害呀,他们做到了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么怎么定义正常人呢,如果我们的预设里就已经划好了阵营,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就应当整日以泪洗面、闭门不出,经历苦痛挣扎之后回归正常社会,再经过漫长的奋斗成为英雄,想用所谓“正常人”的心态来看待想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残疾人运动员诚然是英雄,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是作为优秀的运动员被尊重,而不是一本励志活体教科书。同理不是同情,接纳和尊重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躬身反思才会看见不同的可能性,只从自己的位置看出去,每个人都是世界中心,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真相。我们仍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的角度可能还是俯视的,志愿不是施与受,是双向互动,我们提供服务是因为他人需要而不是因为我能提供,他要的和我能给的之间重合才是最佳状态,如果他要的我给不了,我给的他不要,那不过是资源的浪费或者单方面作秀罢了。主观臆测觉得对方处于弱势,需要帮助,其实是默默地把自己放在了制高点而已,也许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视角未必恰切。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组长 王欣老师

        不过我们不正是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吗?做志愿有点像照镜子,你关心的领域、你的公益理念、你的工作方式、你的服务技巧都能被很一一窥见然后集中展示,也所幸还有志愿服务,让我有机会去实践、去观察、去体悟。每次结束一次志愿活动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概莫能外。感谢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救助志愿者委员会几位负责的老师,体贴而温暖,让我们的工作氛围始终是愉悦的,运动员有问题有烦恼可以找教练,我们有你们呀;感谢王欣老师,真的理解了很多裁判屡次跟我们说“你们真幸运能够让王老师带你们”,王老师身上真是有老一辈人的那种学养和作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王老师一点不嫌弃我们零基础,反而鼓励我们一起学习,给我们机会去尝试,肯定和尊重每一个人的工作,跟我们分享在卡塔尔、韩国的裁判经历,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进行现场教学的机会;也跟我们聊很多往事,把我们当成真正对话的对象,给予我们极大的信任,一点一点教我录数据、写报告,最后还专门打印出一份报告给我,让我自己留下;感谢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共同成就一场盛会。口说我心,没有技巧,胜在真诚,真心感谢!

志愿服务不就是跟一群温暖的人做温暖的事吗?即便社会报之以冷漠,你会很确定地知道有一群人不会让你寒冷。这是一个连接产生意义的时代,作为个体的自己隐去,志愿者整体将永远闪耀光芒。

-----END-----

        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救助志愿者委员会是一个由充满爱心的志愿者组成的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里有各式各样的人,既有热情奔放的,也有理性沉稳的,有美女,也有帅哥,还有各种精彩的公益活动,我们欢迎每一个人,为社会公益奉献你自己的一份力。

        感谢你们,优秀的中华志愿者。

上一篇:记住他们的笑容,永不言弃

下一篇:就是志愿者而已